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大山深处筑天路

——中铁十八局剑黎高速TJ-3标建设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石玉珠   时间:2022-09-07 【字体:

一水幽碧将绿绕,千峰排闼送青来。贵州黔东南,清江两岸,群峰叠翠,风光旖旎,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是旅游者的度假胜地。但对于中铁十八局建设者来说,高山天险,江河阻碍,地形险峻,无疑是一项极大挑战。

把便道修进深山里

由中铁十八局负责施工的剑黎高速TJ-3标位于剑河县境内的南寨乡及南加镇,路线全长9.99公里,含主线桥梁7座、隧道4座、互通1座,标段主线桥隧占比约90.29%。

1.png

工程建设环境(石玉珠 摄)

2019年刚来时,由于没有路,测量班只能带着干粮、拿着镰刀、扛着仪器,穿行在茂林深溪间,进行加密控制点埋设。由于地形及路途原因,很多工点都要坐船,一天也只能做一两个点。“刚开始,我们都是沿着前期测量人的足迹勘测现场,临边就是70多米的深沟。8月份刚下完雨,泥土又湿又滑,一不小心就摔了下去,幸亏当时抓住了旁边的杂草,上面的人第一时间拽住了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项目副经理张继旺回忆起看现场时的惊险时刻,仍心有余悸。

没有路,成了建设者的首要难题。不仅机械、材料进不来,连后期作业面都没有。“当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在人手少的情况下,项目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带着管理与技术干部齐上阵,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顶烈日、战风雪,在海拔近千米的悬崖峭壁上,通过人工攀爬陡崖进行钻孔,爆破石方,开凿出一条又一条施工便道。

即便如此,有时候赶上用车紧张,技术员也只能徒步走到施工现场。“便道的最大坡度高达40度,每天4个来回,两个小时下来,已经是背脊发汗,腿脚酸软了。”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李泽政负责南寨溪特大桥,两个月下来已被晒得黝黑。

如今,便道已拉通20余公里,每天,渣土车、工程车来回穿梭于山腰间,南寨溪特大桥1号墩已施工近30米,南寨互通主桥正在繁忙作业。每一条施工便道上,都留下了建设者无数辛劳的汗水。

在峭壁蛇山中施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沿着便道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项目控制性工程——白水溪特大桥。白水溪特大桥全长近1.6公里,含桩基232根,最高墩柱80余米。特大桥出辈子岩隧道沿峡谷依山而建。雨水季节,两条溪水在峡谷内交汇,形成一米深的水洼,船只进不去,测量员只能扛着设备、蹚着水进去找桩位。有的桩位处于险要峭壁上,机械设备等都无法上去,测量员只能将绳子固定在树木上,做足安全措施后吊放下去进行测量作业。定位、放炮、开挖,每一个环节都如履薄冰。

2.png

南寨溪特大桥(石玉珠 摄)

南寨溪特大桥是全线跨度最大的连续性刚构桥,也是该标段控制性工程。“中间200米主跨梁横跨南寨溪,高空作业工作类型多、技术难度大、环水保要求高、安全风险等级高。”项目总工张军振说。2号主墩分布于堆积体、陡斜坡体,存在长大节理发育区,稳定性差,严重影响整桥施工进度。为突破施工难点,项目团队改变常规施工方案,采用“旋挖机+素混凝土护壁”工艺成孔,同时在桩基周围钻孔预注浆以固结堆积体、危岩体等不良地质,改善地质条件,缩短桩基成孔时间,加快南寨溪特大桥施工进度。

剑河县与湖南怀化接壤,气候环境与湖南差不多,天气炎热,毒蛇种类齐全,前期测量时平均每天能遇到四五条毒蛇。“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带领导去现场,我拿着镰刀在前面开路,忽然发现一条蛇盘在草丛里,距离我不过半米远,比我的胳膊还粗,心理压力特别大。”原测量班长李小军说。在白水溪特大桥施工现场,旁边就是当地百姓经常说的“蛇山”,最常见的就是银环蛇、竹叶青、五步蛇。“常常能看到蛇缠绕在钢筋笼上‘晒太阳’,或者游在挖孔桩里‘乘凉’。”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项目部邀请南寨卫生院院长开展了毒蛇咬伤事故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并向员工发放了雄黄粉等防护物品。

以坚韧浇筑希望

不仅要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建设者的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从项目去周边最近的剑河县有100公里的距离,过程中需要在盘山公路上绕行两个小时,坡长且陡、弯多且急,有人常常会因长时间颠簸而晕车呕吐。

项目驻地虽依山傍水,但交通不便、环境潮湿,毒虫毒蛇极多。“前期到剑河县购买蔬菜肉类,一买都是三四天的量,回来就要几个小时。夏天蚊虫极多,有些毒虫爬过皮肤就留下一道红印,有的员工直接过敏。”办公室负责人范广平说。由于村寨间电力线老化、供水困难,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2022年元宵节一场大雪过后,整个项目停电,室外气温仅几摄氏度,又湿又冷的情况下,大家只能靠火炉取暖、用蜡烛照明。”

3.png

东方坳隧道贯通现场(贾正红 摄)

在山路上行驶20分钟,就到了处于半山腰的一工区驻地,茂林中坐落着一排临时板房。这里视野并不开阔,四面环山,前期便道没有修通,手机也没有信号,管理技术人员一扎就是一个月。“施工用水一般为山间地表水,赶上今年贵州干旱少雨,为解决现场施工用水难题,我们启用洒水车抽水并倒运到现场,平均每天运送120吨水。”项目生产副经理李新兵说。而工区的生活用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今年雨水少,随时有断流风险。“便道通了,条件好多了,伙食也好多了。”一工区负责人冯辰指着刚安装不久的信号基站笑着说。

夜晚的老南寨,回归了短暂的静谧。清水江边晚风习习,浓浓的夜幕下,不远处的塔吊灯光与粼粼波光、点点繁星相互映衬,别有风味。江边的驻地篮球场上,项目部员工与地方派出所民警正在进行篮球友谊赛,运球声、奔跑声、欢呼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正是这种敢打敢拼、积极向上的劲头,凝聚成乐观、坚韧、不服输的‘剑黎精神’,让我们愿意扎根在此、奋力拼搏。”项目书记巫海养说。

“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作为四公司重点关注、重点盯控的头号重点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主持经理层工作)吴利民多次带领项目管理干部徒步走遍全线,了解全线工程概况,掌握每一处施工重难点,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打通项目建设“肠梗阻”。

九分耕耘,必有收获。今年6月11日,项目迎来第一个重大节点——东方坳隧道双幅顺利贯通,这也是全线第一座双幅贯通的长隧道。“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我们采取倒排工期、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技术攻坚、加大人员设备资源投入等举措,确保多个作业面同时加快施工。今年项目领导班子要带头就地过年,抢抓建设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项目经理万飞介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铁十八局建设者带着最朴素的信仰,用坚守与奋斗、智慧与汗水,夙兴夜寐、劈荆斩棘,踏平千山万壑,守护黔山秀水,誓将天堑变通途,为黔东南人民铺就一条横贯青山的幸福“天路”。

【编辑: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