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通车运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卫庭玮   时间:2023-12-27 【字体:

在群山峻岭、壮阔大江之间,一条银线矫若游龙般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从海拔高度358.37米的四川盆地跃升至1573米云贵高原,经过丘陵,中低、低中山,云贵高原三个地貌单元,构成一条串联川滇黔、行走在山间云端的钢铁大动。

通车现场(宋云 供图)

经过建设者七年的鏖战与坚守,12月21日,由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九局参与建设的叙毕铁路(川滇段)正式建成通车。其间,项目建设者战高温、斗严寒,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川滇黔交汇处数百公里的崇山峻岭间用青春、汗水谱写出一条“钢铁大动脉”的时代华章。

据了解,叙毕铁路为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线路起自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经宜宾市兴文县,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镇雄县,至滇黔省界,全长191.904公里。项目桥隧比89.56%,正线隧道55座,其中,瓦斯隧道27座,岩溶发育隧道22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险峻、安全风险极高,素有“小川藏”之称。中铁十七局叙毕项目承担斑竹林隧道、长岭隧道、欧家湾隧道、马家坝三线特大桥等施工任务,其中斑竹林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

叙毕铁路穿山越水,隧道建设是重中之重。“斑竹林作为全线最长控制性工程,施工中几乎面对了高瓦斯、突泥突水、岩爆、断层破碎等全线隧道遇到的所有问题和风险。”该项目负责人邓柏流介绍说。

穿越“雷区” 勇战“高瓦斯”

斑竹林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境内,全长12.78公里,其中高瓦斯工区长5.63公里。由于隧区属于低中山侵蚀地貌,高瓦斯、突水突泥、顺层、破碎带、浅埋、富水等多项不良地质交织,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对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斑竹林隧道顺利贯通(蔡森州 供图)

“2017年7月3日,在斑竹林隧道横洞施工大约距洞口146米的位置,突然,掌子面开挖钻孔作业首次发生瓦斯喷孔动力现象,钻孔内沸腾的水流被气体冲出3米远,危急之下,现场停止施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时负责隧道施工的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陈鹏谈起隧道刚发现高瓦斯时的情况,依然历历在目。经瓦检员对孔内和掌子面甲烷浓度测定,显示钻孔内甲烷浓度高达60.7%,通风情况下掌子面甲烷浓度仍为0.08%,浓度之高,超出了预期。

斑竹林隧道横洞工区横洞洞身段原设计为非瓦斯段落,这一突发情况的出现,原施工队伍出现了畏难情绪,让施工一度陷入僵局。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项目组织国内知名瓦斯专家会同业主、设计、监理第一时间成立了“瓦斯攻坚团队”,身先士卒开展带班作业。“自7月4日起,所有进入隧道人员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状态,开挖班负责洞内施工,我们携带便携式瓦检仪在洞内进行移动监测,时刻保证检测数据在安全范围。”该项目安全总监刘松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似乎还有些惊魂未定,当时还是技术员的他第一次遇到高瓦斯隧道,在项目周密的部署、细致的方案支持下,他和同事们毅然冲第一线,虽然隧道内险象横生,但所有人稳定从容、默契配合,施工有条不紊的推进,直到110个炮眼按照光爆参数全部完成钻孔以后,大家不由得互相望了一眼,长长的舒了口气。紧接着装药、一炮三检,前后历经至少6个小时,所有人顶住压力,攻克难关,圆满完成首轮探索施工。7月5日24:00,直至横洞工区正常开挖3个循环,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为期两天“攻坚战”为横洞区域安全施工提供了详细数据及实战经验。

在后续施工中,针对高瓦斯隧道的施工作业难、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各参建单位严格遵循“加强通风治瓦斯、昼夜监控测瓦斯、严控火源防瓦斯、超前预报探瓦斯”的科学施工原则,认真落实十二项安全避险管理制度,实现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常态化,确保各类风险安全可控。

攻坚克难突围“浅埋段”

如何顺利通过斑竹林隧道浅埋段,是项目施工面临的又一卡脖子难题。浅埋段全长275米,最浅处拱顶以上埋深约8.9米,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岩体破碎松散,易发生坍塌、冒顶等灾害,且下穿叙威公路及扎西河,线路中线两侧存在大量房屋,叙威公路车流量大,大型重载车辆较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项目总工程师陈鹏具有多年铁路建设经验,他深知如果不解决好各类技术问题、细扣管理环节,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影响项目进度,他组织技术骨干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组成攻坚团队,多次现场勘探,召开专题研讨会分析研究,科学研判施工风险,对标《浅埋段地表袖阀管注浆试验方案》,进一步调整了浆液的配合比。项目副总工李凯、隧道技术主管李勇也是攻坚团队的一员,他们坚持蹲守现场,经过15天的反复注浆试验,终于调试出适合浅埋段地层的单液浆和双液浆,初凝时间由之前的10小时缩短为1小时,这一成果不仅提升地表固结的效率,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施工期间,随着地表埋深越来越浅,发生坍塌冒顶的风险越来越大,每天,测量队长王盼带领精测队使用监测仪器对洞内和地表监控量测点进行观测,依据《浅埋段施工专项方案》对洞内每5米、地表每10米进行布点,按照1天2次的频率进行监测。2022年4月12日,他发现其中一个监测点累积沉降量出现红色报警,于是立刻联系相关单位,快速调整施工技术方案,将工字钢拱架间距由0.6米调整为0.4米,同时将超前小导管由单排调整为双排,将掌子面附近可能出现坍塌风险扼杀在摇篮,守护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斑竹林隧道浅埋段施工安全通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创优推行“机械化”

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七年寒暑相侵、风霜雨雪,项目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机械化+”的思路,构建了智能机械化施工体系,为机械设备安装“大脑”延伸“四肢”,打造了隧道施工机械化、智能化样板。

安全和技术的双重挑战如何应对?项目建设者探索运用“XE100防爆型多功能钻机+三臂凿岩台车+水压光面爆破”模式,改变了以往人工钻孔的粗放作业模式,隧道施工搭上了科技创新的快车道。

据项目总工程师陈鹏介绍,隧道中使用的多功能钻机水平方向配备360°旋转底盘,实现狭小空间、大范围角度作业,可达到一次定位满足半径4米范围内作业,减少定位时间,而后续三臂凿岩台车精准钻孔的速度是手动风钻钻孔施工效率的2-3倍,每循环开挖时间可节省一个小时。压轴的水压光面爆破可以使炸药用量控制到克,实现弱爆破掘进,有效降低岩爆风险,大大提高了隧道开挖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项目团队不惧困难,成立了由十一名骨干组建的“隧道创新工作室”,先后攻克“进口顺层偏压、瓦斯涌出、横洞工区高瓦斯风险管控、单线特长隧道内设置辅助坑道后复杂的物流运输工况、长距离独头通风、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破碎地质带下的浅埋段施工”等技术难题,研发出“高瓦斯隧道不间断自启稳压供电通风控制系统”等8项专利技术,科技成果“西南地区穿越煤层高瓦斯隧道综合施工关键技术”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运用,为施工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工程顺利完工。

风雨兼程,架起“云端桥”

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高田乡马家村,一条名为马家坝三线特大桥宛如天上飞虹,轻盈地跨越崇山峻岭,连接过去与未来。

桥梁全长831.7米,共76孔,上部架设152片简支T梁。全桥依山建设施工,大桥最高墩为49米,其中15号墩至18号墩、23号墩至26号墩左侧山体为滑坡体,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马家坝三线特大桥(蔡森州 供图)

建设者为全力确保施工安全和后期运营安全,精心谋划,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布置了滑坡体位移监测点,并将其作为项目高风险安全管控点,现场人员24小时值班观察,测量人员多频次监测。2018年10月16日,测量班清晰的记着那一天,监测数据出现异常,该项目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点进行踏勘,发现滑坡体后缘出现开裂情况,第一时间通知现场人员撤离。“只是监测预防滑坡体开裂带来的隐患,已经无法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项目技术攻关小组深入分析后,决定上报业主优化施工方案。第二天,业主单位组织参建五方再次进行了现场踏勘,经研究讨论,最终滑坡体前缘采用“锚索桩”+滑坡体本体“锚索框架梁”的方案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针对滑坡体坡度陡、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向下缓倾、桩内存在大量孤石、出水量大等问题,项目技术攻关小组不断优化革新,采用“机械轻微凿除+人工凿除”方式进行刷坡,进一步减少对滑坡体的扰动,锚索桩采用“大功率水泵抽水+人工凿除孤石”方法,确保桩基成孔质量。同时,锚索框架梁采用“钻孔跟管”工艺,解决了滑坡体钻孔卡钻和塌孔问题,保证这条地质条件特殊的“钢铁大动脉”在高山峡谷间安全“坝”地而起。

不忘初心,铺就“致富路”

“企地一家亲,共圆高铁梦”。该项目进场之初把企地共建作为融入当地风情的突破口,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赢得了当地村民的理解和信任,成功架起了“连心桥”。

捐赠活动(蔡森州 供图)

2018年6月1日,该项目与成昆隧道公司来到威信县高田乡新华村新华小学开展“扶贫助教献爱心”捐赠活动,向学生赠送了60套书包、文具盒、铅笔等学习用品以及爱心款,勉励学生们要珍惜学习机会,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年7月5日,受强降雨影响,威信县鱼井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塌方量约3700立方米,致使罗高公路中断。他们第一时间组织人力、机械,配合威信县交通运输局、铁建办、交警队等部门积极开展救援,经48小时连续奋战,道路顺利抢通,保障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展现央企担当。8月16日,威信县人民政府及交通运输局相关领导专程来到叙毕项目,送来了一面绣有“彰显央企担当 尽显铁军风采”的锦旗。

山峦叠嶂变坦途,川南滇北筑天路。叙毕铁路(川滇段)是西南地区至北部湾出海口最近的陆路通道,有机衔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成后将切实改善沿线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川南、滇东北及黔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工程”和“红色工程”,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