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见到王俊晶,是在通顺河1号桥工地,当时,他正在带去年刚毕业的新学员实操,明媚的春光里,他身体微弯,连说加比画,声音很快淹没在轰鸣的机械声中。
王俊晶教新学员测量(朱冬娟 摄)
王俊晶是中铁十四局二公司武松高速项目部的测量队长,在工地一线工作17年来,他随工程辗转了很多地方,留下了跋山涉水的身影。
跟他细细详聊,才知道,一路征程有曲折、有欣喜、有执着。
入职铁建后,王俊晶被分配到广深港项目部,并服从安排从事测量工作。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始终找不到头绪,甚至一度产生了畏难情绪。随着接触测量工作越深入,他越被这个行业吸引,暗下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全面掌握测量知识,他买来专业书籍和规范,从头学起,遇到不懂的,立即向师父请教,直到现在,他都还记得那段挑灯夜读的时光。
测量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测量仪器十分又贵又重,那时,他蹬着三轮车小心翼翼载着全站仪沿着工地全线跑。因为路况颠簸,容易影响仪器精度,他就在车斗里,用钢筋给全站仪焊了一个“专属座位”,再用衣服紧紧包住全站仪。
久而久之,他被广东的太阳晒得黝黑,看着比同龄人老气,“老黑”的外号便在工地上渐渐传开。
“老黑”其实并不老,当时20来岁的王俊晶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在夜以继日的苦学下,他很快便入了测量的门,渐渐沉浸在仪器数据的海洋里。几个月后,王俊晶已经是工地上小有名气的测量专家了。
之后的十几年间,王俊晶犹如一只蝴蝶,历经磨砺蜕变成长,测量水平和施工经验也在与日俱进。
在广东云湛高速公路工地,为了测量复核墩柱模板,王俊晶常常要爬到十几米高的墩柱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夏天,当地蚊虫肆虐,王俊晶的手上腿上被咬肿了一大片,又疼又痒,让人烦闷。
有一天,王俊晶正在擦药,突然看到了广深港通车的消息,那一刻,他的烦闷一扫而光,充满了自豪感与满足感,立马与身边的同事分享喜悦。也是在那一刻,他真正懂得“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使命担当。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有一丝倦怠之意时,他都会重燃对工程通车的期待,调整自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工程施工的“眼睛”,每一组数据都极为关键。在建设昆明转输通道时,工程紧邻既有构筑物,基坑深度大、地下水丰富,后期进行顶管施工时,2处沉井段顶管为曲线顶管,顶管机机头不能碰到相邻的桥台桩基,施工困难重重。此时,测量精确控制在顶进过程中尤为重要。
挑战面前,王俊晶和同事们迎难而上。常规的经纬仪导向轴线控制法在曲线顶管中行不通,他们多方学习借鉴,根据施工实际,反复钻研,最终决定改用全站仪对曲线顶进的线路进行控制。
顶管施工务求线路精准,每天都要对顶进机头轴线进行测量。施工中,王俊晶每天要深入地下,钻入顶管机内部,通过采集机头靶心的数据,形成机头顶进的线路,及时纠正前行偏差。最终,昆明转输通道安全贯通,他总结撰写的《长距离小半径曲线顶管顶进测量控制技术》在集团公司获奖,并为同类型施工测量提供了经验。
王俊晶不仅自己精通测量,也愿意毫无保留把经验传授给徒弟。每年,他都会接收新学员做徒弟。通过“导师带徒”活动言传身教,他一手带出了6名测量队长。
人群中,王俊晶显得非常普通,像每一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铁建人,虽然平凡,却不平庸。他用17年的默默付出,坚守了工程质量,见证了隧道贯通、桥梁合龙,见证了交通网越织越密,完成了自己对青春的承诺。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