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荆门特大桥(共建段)跨焦柳铁路连续梁顺利转体,为荆门西站如期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沪渝蓉高铁首次桥梁转体施工圆满完成。
新建沪渝蓉高铁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
荆门特大桥(共建段)全长644.38米,是荆门西站连接铁路干线的重要通道。其中,跨焦柳铁路连续梁全长97.5米,转体后梁底距离营业线供电桁杆顶端最小距离为4.26米,转体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
转体前的跨焦柳铁路连续梁(古建敖 摄)
焦柳铁路是国家Ⅰ级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是贯穿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铁路运输大通道,客货运输流量大,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辆飞驰的列车驶过。
为确保焦柳铁路在项目施工期间的正常运营,中铁十一局建设者先在平行于焦柳铁路方向进行连续梁挂篮悬臂施工,再利用铁路运行“天窗点”进行转体对接。在2台千斤顶的连续牵引下,经过45分钟的转动,重达2940吨的梁体,逆时针旋转52度后,横卧在焦柳铁路上方,实现了沪渝蓉高铁首次桥梁转体。
实时监测转体数据(古建敖 摄)
转体连续梁施工中,中铁十一局沪渝蓉高铁5标项目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状态,统筹协调各工序施工要素,提前解决可能遇到的难题,确保施工快步推进。在转体施工环节项目通过引入多型传感器,将各施工数据传入控制终端,将转体位移量化至“毫米级”,不仅提高了转体精度,工效也较传统工法显著提升。
转体完成后梁体跨越焦柳铁路(古建敖 摄)
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站前工程5标,正线长度47.184公里。进场以来,项目建设者弘扬“登高精神”,践行“严守诚信、引领示范、质量核心、双标共建”管理方针,在安全质量管理、工艺革新、科技开发等领域广泛发力,采用了智能喷淋系统、手自一体化防雨系统、全自动钢筋加工生产线等先进工艺工装,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项目高标准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建沪渝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之一,建成后东西横贯长江沿岸六省市,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对构建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