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距陆地50千米开外的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现场,万里无云的蓝天之下,“铁建风电01”风电安装船大臂高耸,一排排新组装的海上风机整齐地矗立于海天之间,随着海风与细浪翩翩起舞。
随着平价时代的全面来临,海上风电向规模化、集群化、产业化、深远海化发展,对风电安装船技术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月30日,中国铁建港航局新能源公司紧跟发展形势,对“铁建风电01”船增加大臂工装。历经3个多月,“铁建风电01”船实现“华丽转身”。升级后的“铁建风电01”船主钩甲板以上起吊高度由原120米提升至143米,主钩起吊能力为800吨;副钩甲板以上起吊高度由原130米提升至153米,副钩起吊能力为240吨,可具备12兆瓦及以下风机安装能力。
升级后的“铁建风电01”船(陈耀金 摄)
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海况起伏明显,大风及涌浪频发。该项目35米-43米水深是“铁建风电01”船遇到的最深施工海域,11兆瓦风机也是该公司首次遇到的大兆瓦风机机型。如何克服困难顺利完成“铁建风电01”船升级后的首秀,成为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次安装大兆瓦风机,面对陌生的海域、复杂的海况,建设团队不敢大意。首先深入施工海域进行实地勘测,全面了解该海域的水文、地质等条件,反复核验测算数据,经过一次又一次讨论修正,并根据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终于做出了专业详实的施工方案。
施工伊始,风机安装人员提前登船,熟悉作业环境,清点配齐设备物资,并安排专人实时监测气象条件,确保抓住关键窗口期。为抓住短暂的施工窗口期,吊机班采取“666”三班倒的连续施工模式,甲板机舱采用“白班和值班相结合”模式保障昼夜连续施工。在风力不满足作业条件的空档期,建设团队立刻组织碰头会,对安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对“拔桩、DP定位、插桩、吊运塔筒、组装扇叶”等步骤进行合理规划,对施工工序不断进行优化。
“铁建风电01”船正在进行塔筒安装(陈耀金 摄)
安装过程中,由于船员自船舶升级工作开展初期就驻扎在船厂一线,在深入参与升级工作的几个月中已经对船舶各项参数、作业性能了如指掌,加之项目部技术团队为“铁建风电01”船量身定做的吊装方案已经经过多次模拟和论证。虽然是“铁建风电01”船完成升级后的第一次实战,但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团队协作让此次吊装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安装团队仅仅用时19小时就完成了三段塔筒的安装。突如其来的阵雨让安装工作一度受阻,眼看成功触手可及,安装团队实时监控气象,大胆决策,见缝插针式开展作业。5月25日上午,依托“铁建风电01”船升级后的装备优势,经过全体参见人员同心协力,最终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安装任务。
经过实战,人和船快速有效磨合,塔筒的预组装时间由最初的10小时一节缩短为综合耗时5小时一节;风电安装船拔桩并抵达下一桩位完成定位站桩由最初的耗时1天,缩短为最快10小时;风机安装也由最初长达170小时的作业时间,缩短到最快92小时即可交付验收……施工效率比开工初期翻了一番。
“铁建风电01”船正在进行大兆瓦风机安装(陈耀金 摄)
此外,建设团队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将部分原计划在海上进行的工作转移至陆域完成减少了海上作业时间,以“小船等大船”的思路让运输船“忙”起来,对中上段塔筒供货由码头交货转变为机位交货避免了二次倒运,大大减少了怠工、耗时等现象,通过连续供货,保证了风电安装船不停歇不间断作业,为施工效率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18日,“铁建风电01”船顺利完成在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全部风机整机安装任务。这不仅是该船完成升级后的首个实际应用案例,也为未来大兆瓦风电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中国铁建港航局有效适应海上风电平价时代大兆瓦风机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