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高铁飞驰山水间

——中国铁建高标准打造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梁栋方 董慧慧   时间:2024-02-20 【字体:

日前,首次投入元旦假期运输的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以下简称杭昌高铁黄昌段)累计发送旅客3.6万人次,为沿线旅客假日出行提供了坚实运力保障,“高铁+旅游”的新模式也为沿线经济带来新活力。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留下金山银山。自2018年底开工建设以来,中铁十一局、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二十五局、中铁建电气化局、上海院等参建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高标准打造了这条“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联调联试测试车驶过金溪湖特大桥(苏冬 摄)

铁建方案铸就创新之路

在杭昌高铁黄昌段建设中,面对沿线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中国铁建各参建单位以设计创新、技术创新、设备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拦路虎”,强力确保工程顺利投运。

在杭昌高铁黄昌段,“一站一景”点缀着沿线风景。中铁十七局建设者将匠心与巧思融入“千年瓷都新名片”——景德镇北站建设中,以“‘景’绣中华、从‘瓷’腾飞”为设计理念,在站房内部吊顶运用“平顶+藻井”和GRG人工彩绘工艺,勾勒青花瓷盘曲线造型,并取宋代影青斗笠碗造型元素装饰中央候车大厅,庄重典雅。在南昌南站,中铁二十四局根据“稻米”“荷花”的轮廓形态,进行提炼重组并运用在室内装饰中,展现南昌县“谷穗横仓”“荷香溢站”的丰收喜庆场景,呼应“千年古县”的独特历史文化沉淀。

瑶里隧道长达9737米,是杭昌高铁黄昌段江西省内最长的隧道,穿越区域分布有多条断层带、涌水突泥地段,施工困难重重。中铁十八局瑶里隧道现场技术负责人齐鹏飞介绍,为加快进度,他们设置7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通过工程试验信息管理系统、拌和站质量管理平台进行全流程管控,并将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数据相结合,做到“岩变我变”,实现了隧道安全贯通。

洋墩洲昌江特大桥地处岩溶强发育区,钻孔见洞率为96.6%。中国铁建大桥局建设者发现该特大桥地下多为串珠状溶洞。项目总工程师周雨超介绍,桩基施工时需往地下打100多米,且要将所有溶洞填满,特殊墩台钻孔成桩需耗时1至2年。他们与其他建设单位一同优化设计,将桩柱式结构变为框构结构,不仅确保了桥梁稳定性,而且解决了工期问题。

杭昌高铁黄昌段是我国第二条采用“参数统一、结构简化、零件集成”简统化接触网技术方案的高速铁路。中铁建电气化局创新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前精确预配零部件,再在现场一次性安装到位。较传统模式,接触网的安装零部件减少了三分之一,安装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运营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

用心呵护绿色生态之路

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的杭昌高铁黄昌段,穿越长江江豚繁殖地鄱阳湖、白天鹅群居栖息地金溪湖等一批名城、名景、名湖、名山,对施工环保要求极高。

如何做好绿色施工,是建设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施工中,建设者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取弃土(渣)场设计、泥浆排放、隧道污水处理到动物栖息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线路绿化等方面,做好铁路沿线生态保护工作,全面兑现“美丽昌景黄”生态工程目标。

全长33.1千米的金溪湖特大桥,跨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溪湖。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袁树成介绍,他们设立“湿地防护员”,把所有泥浆、渣土、污水全部外运,对可能飞溅出来的污泥,采用泥浆箱进行防护,同时对开挖区域第一时间进行回填,喷洒草籽,及时复绿。

信江西支特大桥主墩位于信江主河道旁,施工中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更要确保施工水域环保达标。为此,中铁二十五局建设者设置泥浆循环系统,泥浆经沉淀过滤后及时抽走,运送到指定地方晾晒存放,采用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后期支护桩拆除不产生建筑废弃物。

鹤鹳起舞,水清鱼肥,江豚逐浪。如今,随着高铁开通,复兴号列车与沿线生灵万物频频同框,勾勒出一幅绝美生态画面。

企地相融建设共赢之路

杭昌高铁黄昌段串起黄金旅游线,助力乡村振兴,也带动了产业发展。

“高铁开通,让我去安徽做陶瓷生意的想法更加强烈了,我已经开始坐高铁去考察市场了。”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生意的王远书非常激动,高铁开通让景德镇瓷器文化插上了翅膀。

在属地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建建设者自觉担当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成就了一段段企地共建的美好佳话。

中铁十七局坚持开展“以工促振”,通过招聘钢筋工、木工和门卫、保安等岗位,“点对点”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专门配置培训“套餐”,保障工人持证上岗,累计吸纳当地劳务人员1000余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72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上千万元。

2020年7月14日,由于连降暴雨,鄱阳湖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紧邻鄱阳湖信江西支圩堤,该处水位已超警戒线2米以上,距离堤顶不到1米,并且圩堤侧面土壤渗水严重,极有可能发生管涌,严重威胁到附近多处村民住宅和农田。当日10时,在接到当地救援请求后,中铁二十五局项目部即刻组织130余人,调配车辆、设备26台(套)以及抢险物资20余吨,1小时内便抵达抢险现场。建设者在渗水部位填充碎石和沙砾,并覆盖上一层约1米厚的黏土进行压实,经过17小时连续奋战,顺利完成隐患整治。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