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的课题是‘钢轨探伤模型’技术,我先来讲一下课题进展情况……”近日,在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质检中心创新工作室研讨会上,组长杜敏君正手持简易模型向众人讲述研发进展、解答技术难题。
工作室成员在进行桥灯检测(樊滨涛 摄)
开展技术攻关课题40余项、获得专利18项、参与广西重大科技项目、助力该中心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自成立以来,该创新工作室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技术“新高地”,释放企业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该工作室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该工作室的座右铭。针对检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立项研发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该工作室自研安全网耐冲击试验装置、耐火性能试验机等试验检测用装置装备,从设备购置方面与市场价相比,节省了120余万元,在投入使用后还申报获得了“槽道燃烧资质”,并承揽了对应检测任务,实现了研发、应用、收益的综合发展。此外,工作室团队研发的岩溶处理效果检测技术、外加剂复配、钢轨探伤模型试验装置等技术,纷纷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点。近两年来,该创新工作室先后通过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增收节支近千万元。
该公司质检中心创新工作室既是先进生产力也是员工能量站。除日常科研外,成员能力提升是工作室常态化任务。该工作室搭建了低应变检测基桩系列模型、钢轨探伤模型等多个实景建筑模型,为员工检测技能提升提供练习平台。
“这次南玉铁路钢轨探伤,试一下我们新研发的钢轨探伤模型,看下效果如何。”钢轨作为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着列车能否平稳运行,因此铁路开通前,必须给钢轨做一次“体检”。为了提升“钢轨医生”的探伤水平,该创新工作室通过历次现场检测经验,研发了钢轨探伤模型。该模型通过模拟钢轨近表面线面状裂纹的缺陷,弥补了普通钢轨模型近表面线面状裂纹不足的问题。在先进教学设备的帮助下,创新工作室成员纷纷化身检测达人,成功完成了南宁地铁1至5号线、贵阳地铁1、2号线、南玉铁路、柳州铁路枢纽等工程的钢轨检测任务。
该创新工作室还发挥工程单位实训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搭建联合教学平台,开办铁路试验人员培训班,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内培外培相互补充、理论实操互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训,为工作室成员加油充电。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