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 奋进新征程

——中国铁建2022年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庞曙光  时间:2023-01-15 【字体:

核心阅读

京华号盾构机、昆仑号架桥机等80余项铁建元素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卢塞尔体育场作为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惊艳”全球,斩获矿山特级资质,中国铁建特级资质再次补强,10项“铁建标准”填补国家、行业标准空白,《ATO引入干线铁路运营规则制定导则》首次主导ISO国际标准,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年度和任期业绩考核双A级,世界500强排名首次入围40强榜单……2022年,30万中国铁建人在奋斗中定义未来,在拼搏中书写精彩,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围绕“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工作方针,全面推动改革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

转观念,导向更加鲜明

稳与进,破与立,孰轻孰重?质与量,内与外,如何平衡?

2022年,中国铁建搏风斗浪,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发展体量迈上新台阶。如何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比任何时候都要紧迫。

“新签合同额要保持适度增长,引导各单位更加注重合同质量,加快落地和消化存量合同。”2022年早春,中国铁建领导在工作会上的这一要求,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决策层的勇气和决心。

作为一家有着70余年历史的特大型企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产高利低、管理粗放,创新引领力、市场竞争力不足,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做优做强的“拦路虎”。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中国铁建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不断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勇毅前行。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中国铁建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全年工作中,更加突出“两利四率”、效益优先的目标导向,初步构建起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价值引领”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统筹推动战略规划上下贯通,推动全系统同向同心、同力同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结果是行动的证明。经过一年奋斗,中国铁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增长,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入利润率等指标持续提升,经营性现金流流出继续减少,规模与效益平衡增长态势愈发明显。

稳增长,规模稳中有进

15家协同单位,413亿元规模,这是中国铁建在湖南公路市场创造的新纪录。在昆仑投资集团牵头下,中国铁建旗下多家产业集团和地方企业强强联手,将湖南省近年来最大公路投资项目收入囊中。

铁建总部、区域总部、产业集团、工程公司、项目部“五位一体”,全产业链条和多兵团协同作战的优势充分体现。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铁建在关键之年挺身而出,做好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顶梁柱”“压舱石”。

中铁二十二局参建的国家生态保护工程—福建泉州泉港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侯钦佩 摄)

握手、会谈、达成共识。磋商、交流、签署协议。对接、谈判、成果落地。各地多点突发的疫情,也没能让中国铁建人奔走在祖国大地的脚步稍做停留。国家部委、兄弟央企、地方政府和重要客户的会议室里,处处留下他们繁忙的身影。以客户为中心,以共赢为前提。中国铁建各区域总部紧跟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发展,不断推动经营资源向大客户、大市场、大项目集中,各板块协同推进,国金中国铁建REIT成功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全年工作亮点频现。

各产业集团发挥专业特长,工程承包、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等基本盘持续增长。中铁建设专注铁路站房市场,全年中标14条线路26座站房,合同金额创历史新高,并以36.66%的市场占比稳居榜首。中铁十八局在长三角等6个核心区域内打造5个百亿级省份,4个50亿级城市市场。中铁十五局全面优化市场布局,在重点区域加密网点,变“游击战”为“阵地战”,全年新签合同额实现新突破。

涉水、涉能、涉矿等新兴业务纵深挺进。中铁二十四局保持风电塔筒预制领域先发优势,进军风电与光伏资源开发领域,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中铁二十局与能源领域头部企业跨界合作,“四涉两新”市场承揽同比增长近八成。中铁十七局成功取得同类建筑央企唯一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为中国铁建“专精特新”产业链嵌上重要一环。中铁十四局重点突破抽水蓄能业务,以多种模式锁定7个项目,打开市场局面。

铁建重工、中铁十八局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汤叶 摄)

传统与创新齐头并进,国际和国内共同发力。“海外优先”战略持续推进,中国铁建布局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在尼日利亚、沙特、智利等既有市场持续滚动发展,在东帝汶、圭亚那等新国别市场取得突破,3家外经单位与各产业集团协同经营更加给力。卢塞尔体育场被习近平主席称为“中阿合作标志性、突破性成就之一”,373.5米的迪拜蓝天大酒店刷新铁建海外高度,麦加轻轨第8次朝觐运营圆满完成,亚吉铁路安全运营1300多天……一项项优质工程,成为企业“金字招牌”;一份份市场订单,为中国铁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提质效,质量持续变优

如何在总量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确保市场订单结构更优,“转化率”更高,“含金量”更足?针对行业痼疾,如何补短板、固底板、强薄板,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2022年,中国铁建按期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定的71项改革任务,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两非剥离”、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员绩效考核等多项市场化改革措施深化落地,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

为有效提升经营承揽质量,中国铁建经营部对20个以总部名义参投的项目进行投标前评审,承揽的9个项目签订合同前评审,把好项目源头关。“绝不一味追求新签合同额规模,努力承揽优选项目、优选标段。对经测算和评审,目标利润不合要求、风险不可控的项目坚决放弃。”在面对规模与效益、发展与安全的两难抉择时,中铁二十二局“忍痛割爱”,主动放弃多个先天不良项目。2022年,中铁十五局作出规定,区域指挥部跟踪的项目至少两个工程公司测算盈利才继续跟进,工程公司跟踪的项目需集团和区域指挥部两级审批才能投标。严把经营关,落实“六不揽、七严禁”要求,全力提升经营质量,为发展守住了底线。

中铁十九局参建的国内最高纬度铜矿——内蒙古乌山铜钼矿施工现场(张振宇 摄)

为提升项目创效能力,中国铁建严格落实“1234+”工程项目管理思路,持续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及时总结各单位优秀做法并开展交流研讨,工程项目综合平均收益率稳步提升。中铁十九局将“庙算”这一中国最古老的战略决策形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加强两级总部对工程项目的提前预判和过程监管,全集团所有项目策划书、施组方案、经济责任状、危大工程等实行备案制并确保备案率100%。组建项目生产督导中心,深入基层帮扶指导,中铁二十局在建项目运行持续稳定。采取提级管控、专家会诊、干部下沉、现场处置等措施,中铁十八局推动在建项目由“应急管理”向“预控管理”转变。

扫盲点、续断点、堵漏点。中国铁建全面加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两金”压控督导,970个重点管控项目应收账款余额、合同资产全面下降。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全面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管理模式,创效能力显著增强。借助自主研发的“数智大脑”管理平台,中铁十二局不仅可对全集团600余个在建项目实时监管,还能在20分钟内完成集团内设备调运等工作;中铁物资推动“以物资为主”向“物资物流并重”的数字化转变,勇当供应链“链长”,推动行业内外全产业链协同。

万箭齐发,瞄准靶心,系列“组合拳”出手,企业发展质量持续变优,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明显加快。

谋创新,动能加速转换

518名科技尖兵领走5555万元特别贡献奖励,这在铁建重工已不是新闻。自“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以来,该集团每年发出数千万元科技奖金,目前已有2346人获此殊荣。作为中国铁建工业制造板块“领军企业”,铁建重工充分释放创新动能,仅2022年就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5项,成功下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9项,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掘进机入选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填补掘进机产品型谱世界空白,行业引领地位巩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铁建充分认识创新驱动的决定性意义,全面推动管理、技术、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等各领域创新。

中铁十七局承建的援孟中友谊八桥项目(郭红彬 摄)

瞄准行业痛点,强化技术创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铁建聚焦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专利奖、詹天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捷报频传,“城市地下大空间网络化安全拓建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表彰,铁五院承担的“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为中国铁路行业孵化提供成熟的北斗技术、产品和服务,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并创造经济价值。

围绕国家战略,推进模式创新。以铁建所长对接地方所需,以地方所需培育铁建所长,中国铁建与国家电投、中国建材等央企共谋绿色低碳发展之道,成立国内首家“中碳”字号基础设施产业类公司,率先提出“碳基建”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迈开新步伐。新成立的交通运营集团统筹、运营、管理系统内交通运营业务,培育运营品牌,补强铁建产业链条。中铁十四局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出重点打造“十大产业链”的新思路。

聚焦专精特新,谋划产业创新。在“新赛道”跑出新速度,在新板块创造新业绩。中国铁建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差异化竞争助推企业做强做优。中铁十一局瞄准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将130余项等新业务订单收入囊中,工业制造主打产品“昆仑号”架桥机作为大国重器代表多次霸屏。中铁十九局矿业公司着力培育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储量计划、智能调度、安全监控、无人驾驶等专业优势,成为国内首家矿山全产业链企业。

强管控,基础愈发稳固

机遇和挑战,优势与风险,犹如硬币之两面,总是同时存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中国铁建全面贯彻“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要求,将强化内部管控作为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一招。

立足企业资源禀赋和业务特点,统筹推动资产集约化、产业集约化和项目集约化。在组建新兴业务总部、交通运营集团,调整工程总承包部、南方公司职能定位,整合区域总部企业,调整内部架构的同时,中国铁建还通过优化功能性子公司管理,打造区域产业链链长等措施,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增强创效能力。通过强力推行集中采购,中铁地产集采价格平均下降14.3%,未来两年预计可节约成本6.58亿元。

中铁十四局参建的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济莱高铁(范成涛 摄)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管理提升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中国铁建推行精细化管理,在市场经营、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等维度全面升级迭代。三把“金钥匙”,全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中铁十八局四公司聚焦关键环节,通过抓好规范管理、协同联动、创新驱动三项工作实现降本增效。将项目当期收益和预期收益“两清”目标纳入考核,建立项目经理创效业绩评价办法及数据库,标前测算、上场测算、过程预算调整形成闭环,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推行,确保中铁十二局项目创效能力稳步提升,效益活水源源不断。

中国铁建统筹发展与安全,以不发生重大风险为底线,“风控”管理贯穿全年。总部派出3个督察组深入基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查隐患、堵漏洞、促整改,抓落实。总部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题督导交叉,筑牢项目安全防线。为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铁建派出8个督导组,深入233个基层项目督导安全生产情况,排查整治问题1373个。各单位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平安铁建”深入人心;持续构建以法律合规管控为主的“大风控”体系,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同防共治,实现跨部门、多业务、全过程联动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安质管控、金融投资、合规管理等各类重大风险,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作为全年风控工作最大亮点,“中国铁建云风控监测中心”正式上线试运行,风险管理迎来重大变革。该系统以各类风险信息大数据为基础,以风险预警和重特大风险的红线管控为核心,以风险等级、风险分类、产业分类、关键词分析等37个维度分析、发布、预警、震慑为手段,秉承“简单、有效”理念,全面加强数据赋能,为切实推动“大风控”体系建设与实施提供新“抓手”。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8414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四十号 邮编:1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