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合武高铁挺进大别山

——中铁二十一局合武高铁4标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谈军志 赵琼   时间:2024-11-29 【字体:

安徽金寨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里”。

初冬时节的金寨层林尽染、色彩斑斓。走进中铁二十一局合武高铁站前4标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上千名建设者挥汗如雨……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景象。

合武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合肥枢纽,经六安市、金寨县,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西至武汉枢纽,全长360.6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建成后将加快构建沿江高铁通道,对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合武高铁站前4标项目位于金寨县境内,线路途经梅山镇、全军乡、双河镇、桃岭乡和南溪镇,全长33.515公里,主要包括隧道4座、桥梁16座、路基15段、箱梁制运架151孔及无砟轨道铺设、四电房屋等,隧道长23.75公里、桥梁长5.9公里,桥隧占比高达88.5%,其中全长11399米的石山隧道是合武高铁安徽段最长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

“装备机械化”提升施工工效

走进石山隧道2号斜井,两名司机正熟练地操控轮胎式双臂全液压凿岩台车伸缩臂,在已放样布好点位的掌子面上,进行精准快速的钻孔作业。

石山隧道正洞全长11399米,设双车道斜井2座,长度分别为1876米、1447米。隧道地形崎岖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易产生危岩落石、岩爆、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造成掘进难度大、施工工期长、安全风险高。

“传统人工作业中,钻孔作业一直是制约隧道循环进度的关键环节。”据隧道技术主管李春山介绍,他们成立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科技攻关小组,主动发掘制约隧道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过方案比较,在全线率先引入双臂凿岩台车。

双臂凿岩台车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具有打孔速度快、人员投入少、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单孔钻进仅需2至3分钟,每循环可节省约3个小时,提高工效约15%,每年可缩短工期约1.5个月。

双臂凿岩台车施工(中铁二十一局 供图)

“隧道施工掌子面仅需3至4人作业,可减少工人15人,降低施工人员作业强度”。李春山表示,传统人工作业时,工人手持风枪紧挨隧道掌子面打孔,而现在台车司机只需在距离隧道掌子面10米以上的驾驶室内,通过操作杆和控制按钮实现“一键打孔”,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安全风险。

隧道开挖成型的好坏取决于钻眼成孔质量的好坏。双臂凿岩台车开孔后,钻杆可以按照水平或固定倾角推进,比人工作业更加易于控制钻孔质量,能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挖量,节约了后期支护及二衬的混凝土用量。除了正常的爆破孔钻设外,双臂凿岩台车还可以用于横向锚杆孔钻设,确保锁脚锚管、系统锚杆施工质量。

目前,双臂凿岩台车已应用于4座隧道10个工作面,取得了良好效果。11月20日,建设单位对引进大型机械化工装设备,推动石山隧道施工安全有序、优质高效地推进,发来C级通报表扬。

此外,该项目还引进了智能衬砌台车、自动挂布台车、液压栈桥、激光切割机、全自动钢筋网片机等先进设备,既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安全网格化”穿透管理屏障

“安全是项目实现进度、产值、效益等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在施工现场安装的“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牌”上,清晰地注明了网格化管理区风险责任清单、网格化管理岗位职责、安全穿透式管理“负面清单”等内容。

“每个隧道洞口为一个安全网格管理责任单元。”现场安全网格管理员董殿军告诉笔者,每个单元由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班组网格员组成,开挖、支护、喷锚、衬砌、运输等工序均配有网格责任人。

自开工以来,中铁二十一局合武高铁4标项目始终贯彻落实“全员负责,逐级管控;层层穿透,直插一线;横向整合,集成高效”的“穿透式”安全管理理念,让项目全链条纵深推进,促使安全管理直达掌子面。

安全网格管理员现场盯控作业(中铁二十一局 供图)

安全生产培训先行。该项目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人员动态台账,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做到不落一人。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每一位进场的作业人员建立包括劳务合同、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健康体检表等在内的“一人一档”档案,并随身佩戴“四知卡”。

与此同时,他们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月度安全生产专题例会制度,每月组织风险辨识、实时动态管控。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各类风险及防控措施形成管理清单。开展防汛、防火、防坍塌应急演练,强化底线思维,提升现场应急救援能力。

安全生产“一失万无”。只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该项目严格落实班前讲话,开工前安全条件核查,安全质量问题红、黄、白牌考核和A、B、C级表扬等制度,并组织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确保现场安全有序。

远程监控隧道施工情况、智能检测预警有毒有害气体、全天候监测围岩变形……他们加大安全资源要素投入,建成“鼠标一点现场入眼”的隧道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人车分离管理、数据实时在线管理、隧道高精度人员定位、隧道应急求救电话、超前地质预报+智能报警、施工工序三维动画等,为隧道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成本精细化”赋能提质增效

针对隧道为主的特点,该项目坚持“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过程管控,出台了“精细化”管理“两要点”,即检查要点和管控要点。包括技术、安全、质量、商务管理等检查要点和安全、质量、进度、物资、设备、财务、收尾等管控要点。出台了“三张表”,包括部门工作职责表、精细化管理业务清单、精细化管理检查考核评分表,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班组是项目管理的最小结构单元。”该项目在长岭隧道1号斜井、石山隧道进口、长岭隧道出口率先推行新型班组建设试点,以“两进三环四管五保”为工作主线,下沉管理重心,调动员工积极性,补齐短板弱项,抓实关键环节与过程管控,实现安全、质量、效率及效益提升。

此外,他们严控隧道施工成本,通过制定隧道混凝土超耗考核管理办法,每周一考核一通报,将考核贯穿到班组和管理单元,强化参建人员成本意识。制定隧道材料定尺、限额领料管理办法,对钢筋和防水材料规格尺寸在加工场提前进行定尺加工,项目部统一配送,有效避免材料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自建砂石料厂(中铁二十一局 供图)

“我们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工效,降低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合武高铁项目二分部副经理曹强说,将原设计优化为隧道仰拱及填充采用同标号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法,既解决了仰拱弧模混凝土振捣不到的问题,又缩短每模施工时间4至6小时,每个班组节约人工3人,减少模板投入。同时根据围岩特性,通过优化爆破设计,调整炮孔布置参数,使用小药卷等措施,加强光面爆破效果,严格控制隧道超挖。

隧道洞渣作为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堆放,影响环境保护,加之当地砂石料场较少,且因高铁施工供应短缺导致价格很不稳定,

“问题怎么解决?”经过专业机构检测,洞渣主要成分为花岗岩和石灰岩,具有一定强度,可以加工成机制砂、碎石,用作混凝土骨料。项目党工委书记赵尊文表示,他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绿色矿山设备,自行建厂加工砂石料,既能为项目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材料,有效缓解砂石供应困难,避免砂石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且与市场采购砂石料相比,每吨砂石料可节约成本约40元。前不久,中国铁建组织系统内130余名代表在此召开机制砂装备现场观摩会。

绵延巍峨的大别山腹地,中铁二十一局全体建设者将在这片红色热土,主动担当、凝心聚力,用勇气、汗水和智慧全速推进合武高铁建设,助力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