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党的建设

在创新中打造过硬堡垒
——十五局五公司兰张项目打造中国铁建示范党支部建设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纯杰 国娜   时间:2020-12-30 【字体:

一个拥有创新思维的团队,将是一个活力无限、战无不胜的团队。面对项目地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存在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技术难题的实际,十五局五公司兰张三四线铁路新乌鞘岭隧道项目党支部把“微创新”作为“秘密钥匙”,把创新项目化管理作为党建工作融入安生生产工作的有力抓手,靠创新引领打造出“过硬堡垒”。

创新引领信念,“登高”才能“望远”

“峻峰矗立冷雪飘,汉风胡韵竞寂寥。烽燧遥望安远堡,天堑横亘斩龙壕。”提及乌鞘岭,业内人士都“谈岭色变”。不仅仅因为它“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盛名,还因为在其间隧道施工,要面临突泥、涌水、岩爆等诸多未知风险。时至今日,该项目职工余东依然记得自己初入乌鞘岭时内心的震憾和畏难情绪。“第一反应就是干不了、不会干,说实在的,连转头回家的心思都是有的。”

如何拴心留人激士气?该项目部党支部敏感的意识到,只有提升员工的内心信念,才能激起强大的内生动能。支部一班人想出的第一个妙招就是“绘创新蓝图”。在一次次以骨干党员为主体的“头脑风暴”中,一个以智慧工地为主线,全面加强项目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建设,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管理品质双提升的蓝图逐渐清晰,让大家对这个“家”有了更多的自豪和期盼。

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智慧型工地指挥中心建起来了。在BIM+GIS平台统领之下,该项目安全、质量、环保、进度、机械车辆、人员等各个管理系统有机协同运作,相关信息的实时上传。一个神奇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对各管理作业单元、每个作业时段实施全员、全方位、全流程实时动态管控,实现了工作有标准、任务有分工、流程可控制、责任可追溯和信息共享。

创新思路之下,处处都是对员工别具匠心的“细致入微”。针对斜井及主洞网络信号无法全覆盖的实际,该项目升级洞内通讯系统,在斜井及主洞内每隔300米设置视频对讲系统,可实现通讯对讲、音乐播放、“安全提醒”整点播报等功能。同时,在洞内引入联通信号基站,增加了通讯手段,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方便了洞内与外部的联络。就连平日里枯燥的质量安全培训,置入“智慧”大脑也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该项目利用安全隐患分析、VR体验、火灾消防演示以及施工工法教学视频、模型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可视化、体验性教育,增强了员工的带入感,提升了全员标准化、流程化作业水平和安全风险辨识能力。

立起创新标杆,“榜样”引领“潮流”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在以创新为理念,该项目拥有智慧大脑的“创新之星”最受“追捧”。

该项目地质情况复杂,具有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富水、断层、偏压等显著特点。此外,隧道穿越F4、F5、F6三条区域性大断层,最大埋深940米,Ⅳ级、Ⅴ级围岩占比87.6%。F5和F6断层之间长2205米的三叠系上统砂岩夹页岩夹薄煤层为中等富水区,最大涌水量达7543立方米/天,存在突水、突泥、岩爆风险,可以说是一步一艰险,处处是困难。为了及时解难题、避风险,该项目建立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采用“专家在线答疑与专家现场解题”“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动员项目创新中坚力量,专门组建党员技术专家团队,负责图纸会审、方案编制和论证、施工期间风险预判、评估和风险应对工作,使创新在“创新工作室引领,党建项目化管理”的思路之下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既有7号斜井3号支洞工区位于F5断层和F6断层之间长2200米为中等富水区,节理发育,面临日涌水量超2400余方的难题。该项目部党支部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响应,研究设计出全自动大功率多级联合排水系统,为斜井施工排除了最大的障碍。软弱围岩的开挖安全是项目班子的“心头之患”,为减少围岩扰动和作业人员数量,他们在地质破碎、整体性较差的地层采用铣挖机施工,不仅平均工效达30立方米/时,安全也得到了保障。针对隧道大型机械化施工的趋势,该项目与铁建重工联合进行了无人化立拱作业探索,改进了立拱作业台车,将作业人员由9人减至3人。针对隧道内通风不畅的难题,经过多次勘察、精准计算,该项目首次在国内采取利用既有隧道供风,将原设计的通风距离缩短了2300多米,优化后最大通风距离为2180米,解决了长距离通风质量差、安全风险系数大的难题。经测算,节约用电约1300余万度,成为国铁集团2020年重大科研项目。

立足微创微改,“光点”汇成“星河”

该项目党支部搭平台、设擂台,积极开展“党员+微创新”评比活动,征集创新金点子10余条,让点点创新光茫汇聚成灿烂星河。

爆破装药是个细致活,虽然“慢工出细活”,但工效提不上去,影响施工进度。在党员攻关小组的反复试验下,采用异形塑料聚能管水压爆破工艺。爆破人员提前将炸药和水袋放入管中,到达现场后直接安装,与普通钻爆法相比,每循环装药时间可减少40-50分钟,装药量可节约1/4,有效提高了开挖工效,使管段III级和IV、V级围岩月均进尺分别达到140米和90米。

施工期间,二衬砼拱部开裂、掉块的质量通病是一大难题,该项目采纳党员“微创”思路后,二衬端头全部采用软搭接工艺。即在原钢模搭接托架上固定厚度为12毫米的橡胶板,其压缩量为2-3毫米,搭接宽度为10厘米。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无搭接的施工工艺和工装改进,收到了良好效果。为确保二衬拱部冲顶质量,防止拱部脱空,二衬台车采用分仓布料入模浇筑,并将冲顶管由垂直冲顶改为斜向45°冲孔,减少了冲顶阻力,拱部脱空率与传统工艺相比降低60%,有效减少了“人”字坡和拱部脱空等病害。

据悉,该隧道共有长距离通风技术研究、无人化立拱作业等4项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在解决施工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总结了经验,提供了“教科书”。

洞内外可视化通讯系统

新乌鞘岭隧道进口美如画

指挥中心指挥调度

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可视化安全体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