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煤气罐里穿行的“尖兵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珊珞   时间:2023-03-15 【字体:

近日,在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年度表彰大会上,中铁十六局一公司曼大公路1标项目再次捧回“优秀施工单位”荣誉大奖,这是该项目继今年获评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部”后的又一殊荣。

拳拳爱企心,殷殷报企情。他们接连亮相荧屏,多次荣登领奖台,他们在岗位坚守中诠释责任担当,以昂扬奋斗之姿奏响拼搏奋进之曲。

举步维艰vs勇毅向前

“四高”犹如拦路虎,风险困境无处不在。

地处荒无人烟之地的曼大公路1标项目部(许家安 摄)

曼大公路1标项目承建的祁连山2号隧道位于海拔3500米的海北州门源县仙米乡宁缠河谷,该隧道为国内首座高寒、高海拔、高瓦斯、高硫化氢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掌子面前,项目负责人温嘉伟抓起一块岩石,用手一攥,便变成了粉末,他介绍道:“这里的围岩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有时就像在‘酥心饼干’里打洞子,岩层轻轻一碰就掉渣,有时又像在钢板上动锤子,岩石坚硬无比,难以撼动。”隧道开挖后稳定性极差,极易发生变形、塌方和突泥涌水,加之煤系地层的高瓦斯、高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被青海省交通厅列为“青海省头号高风险工程”,也是青海省目前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隧道。

施工人员佩戴自吸式面罩在洞内施工作业(许家安 摄)

这里的含氧量很低,建设者们每天都要经受住高原特有的“馈赠”——头晕、恶心、眼痛、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青海卫视新闻联播在采访报道中形象地把“四高”隧道施工比喻为在“煤气罐”里的穿行,风险无处不在,每一次掘进都是步步惊心。

困难是施工拦路虎,也是最好的试金石。从艰难穿越500多米的软弱富水偏压地段,成功攻克一次达8000立方米的突泥涌水,到入岩后遭受高瓦斯、高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侵袭;再到抛出煤量达515吨,瓦斯涌出量达2.5万立方米的煤与瓦斯突出……一场场突发事件,一步步艰难穿越,他们多次被迫封锁隧道,撤离施工区域。

前路未知,困难重重,但他们深知,能否来之能战、攻坚克难,不仅是充分展示企业实力的有利契机,也关系到后续能否在青海市场持续滚动发展。“要发扬铁军精神,排除一切困难,确保顺利贯通!”公司和项目两级参建人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这是一场“使命必达之战”“荣誉捍卫之争”,必须勇毅向前,坚决打赢!

八年如一日,每天,他们忍受着强烈的高反,戴上厚厚的自吸式面罩,与岩石较量,与群山为伍。他们坚守着筑路高原的初心和使命,八年的坚守,这支队伍也成为了在煤气罐里施工的“尖兵连”。

步步惊心vs善作善成

善谋方能善为,善作方能善成。面对“四高”挑战,项目团队充分发扬敢打敢拼的铁军精神,8年间,在项目团队的艰难推进下,隧道先穿越了距离长达580米的洞口浅埋堆积体碎石土段,而后又穿越距离长达1200多米的煤层段,目前隧道已掘进1.8公里,虽然平均每月掘进不到20米,但安全顺利洞穿祁连山,是他们不变的信念。

安全风险是隧道施工最大考验。硫化氢为剧毒气体,在隧道掌子面,他们通过瓦检员以“边检测,边前进”的方式,检测到气体浓度安全后,才可正常施工。即使这样,掌子面破碎的煤层、空气中弥漫的臭鸡蛋气味却时刻提醒着大家要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查看洞内施工环境(许家安 摄)

2018年10月,隧道内首次发现硫化氢气体,同年12月发现瓦斯气体。项目部立即提升安全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现场勘查,施工方案全部调整,施工设备全部进行防爆改造和升级,难度剧增,进度变缓。硫化氢是剧毒,他们必须佩戴自吸式面罩防止硫化氢,此外高瓦斯又有着严格的防爆安检程序。他们以如履薄冰的谨慎,精心组织每一次施工,在洞口设置全自动有毒有害气体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隧道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洞内断绝一切可能引燃瓦斯爆炸的火源,每一名进入隧道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班前“搜身”后,配备齐全防静电工作服、防毒面罩、自救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等“护身符”。

24小时实时监控洞内情况(许家安 摄)

每一次作业之前,都由专业的瓦斯检测员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瓦斯情况进行探明,动火作业由专业瓦检员全程跟班,洞内安装防爆型风机及阻燃型防静电风管,根据爆破排烟、作业人数、作业机械及瓦斯涌出量进行风速调控,确保洞内环境的安全。谨小慎微的风险应对方式和可靠的系统保障,为“四高”隧道施工筑起了安全防护墙。项目先后获评青海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平安工地示范标段”。

“这座隧道就是一所大学,我们在这里边施工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一辈子能参与修建这样一条‘四高隧道’,值了!”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刘桦森带领他的技术团队把艰难困境当成技术研究的大好机遇。

他们结合洞口偏压段、富水碎石土段、高瓦斯高硫化氢煤层段、软弱围岩大变形段等多种复杂的施工环境,齐心合力开展科技攻关,共形成创新型和实用型专利13项,创新施工工法6项。项目先后获得交通运输建设样板工程、施工企业AA级信用评价、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示范标段、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化示范施工班组”、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优秀施工项目经理部”、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优秀施工单位”等荣誉称号。

极限挑战vs全力以赴

艰苦,但不怕吃苦;缺氧,但不缺精神。

祁连山2号隧道不同于常规隧道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不仅戴着令人窒息的防毒面罩,还要在身上背着大约3公斤重的自救器,在潮湿闷热的隧道中,时刻绷紧安全、质量的弦,白班、夜班轮值。

每天,他们在凿岩机和多种机械设备强烈噪声中挥汗如雨,高强噪声强行冲击着耳膜,他们带着厚厚的面罩,只能靠提高嗓门大吼,或者用简单的手势和眼神交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承受着高海拔的考验,施工人员每隔几分钟都会因为缺氧而停下来大口喘气,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

极其艰苦的施工环境(许家安 摄)

“我们这里多次发生突泥涌水,最大的一次突泥量达到了8000多立方米,因为掌子面都是碎土石,一塌方就像泥石流一样,把我们的二衬台车都推出去100多米远,这个当时非常可怕,为此我们被迫停工了三四个月。”温嘉伟回想那次突泥仍心有余悸。2019年末,还发生多次软岩大变形,累计更换拱架近300米,让原本难以推动的掘进多次陷入进一步退两步的困境。

在这寒冷潮湿深邃的隧道中行走,随之而来的断层塌方、涌水、软岩变形、煤与瓦斯突出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常年奋战在此的他们,却没有丝毫畏惧,他们不断探索,多方论证,持续优化。尽管每天从隧道出来,脸上覆盖厚重的煤灰和油污,连人脸识别系统都无法辨认,但他们始终坚定如初。

奋战在雪域高原的项目团队(许家安 摄)

海拔3500米的高原,年最低气温逾零下30摄氏度。就是这样一个团队,8年来,他们严要求、高标准施工,在重任面前没有任何退缩,没有丝毫疑虑。他们坚定目标,挑战着生命的极限,为今年顺利实现全线贯通全力以赴,发起最后冲刺。

艰难铸就伟业,磨砺塑造精神。在这场人与岩石的较量中,长度3公里,坚守8年余,每一天的坚守,只为每一步的掘进。他们始终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倾尽责任和担当,用铿锵步伐一路寻光。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