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铁建设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抓手,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拟定“基于零碳技术的既有建筑改造”五大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不断探索完善“中铁建设发展模式”,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培育全过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是改造,更是蜕变
今年五一假期,往来海南琼海东屿岛的游客络绎不绝,改造后的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焕然一新。
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喷泉广场,两排绿色的花朵风机迎风绽放。这是目前世界上启动速度最低的风机,仅需1.2米/秒的风速即可启动,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持续发电。
除此之外,经过100%电气化改造的岛内建筑,实现了零化石能源使用;更新后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噪声更低、寿命更长、工作效率更高,能效提升20%以上;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身的“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供电能力大幅提升30%。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中铁建设机电公司 供图)
什么是“近零碳”?就是一定区域内年温室气体净总量持续降低并逐步趋近于零。“要达到‘近零碳’,关键在于做好加减法。”负责改造施工的中铁建设项目经理袁磊说。
作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放眼望去,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的墙顶地都装配了“黑科技”,比如,随着太阳光照角度自动调整倾角的光伏百叶,光电转换效率达21%的屋面光伏板,再比如能抵抗3吨/平方米荷载压力的光伏地砖,等等。在这里,光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
光做加法还不够,在博鳌论坛大酒店的大堂,袁磊团队打造了一面会“呼吸”的玻璃幕墙,光伏玻璃+百叶+电动窗通风的组合,每年可减少大堂空调用电量20%左右。
数据显示,示范区全年可生产绿电约3200万千瓦时,不仅能满足示范区每年约1700万千瓦时的用电需求,还能将余电上网,预计每年可储备约7720吨负碳。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因此荣获德国能源署在中国颁发的首个“零碳区域运营认证”标识,同时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和国家能源局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并被全国综合智慧能源大会授予优秀示范项目称号。
是技术,更是产业
在高温潮湿的海南,如何既保持室内干爽,又能节能降耗?中铁建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当监测到空气质量及温湿度不达标时,系统会自动开启新风机组和空调制冷机组,并根据建筑空间人数及室外光照强度,动态调节空调及灯光。”示范区改造项目电气工程师马怀旭说。在“智慧大脑”的协调指挥下,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年碳排放量较改造前减少90%以上。
不仅如此,中铁建设还总结了绿色低碳建材、可再生能源及储能、绿色智慧照明等十大零碳技术,与中远海运等单位联合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依托“中铁芯”品牌,持续深耕高端机电市场。4年间,他们先后中标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112个项目,合同金额达129.5亿元。
近年来,中铁建设明确“以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发展之路。
仅机电公司装配式机房技术一项,就在全国50余个项目的大中型高端机电制冷、换热机房施工中应用,管道预制总长近2万米,较传统施工方式节省工期50%。
地下室结构铝模体系技术首次应用(中铁建设建筑科技公司 供图)
过去,房建工程地下室结构施工只能使用传统木模板,现如今,地下室结构铝模体系技术被首次应用到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达到饰面级清水混凝土效果,更重要的是铝模板可以反复周转使用200次以上,大大节约了成本。”项目总工程师赵相阳说。
2016年以前,面对10万平方米的闲置全钢大模板,中铁建设科技公司守着“重资产”管理模式,发展举步维艰。2017年,公司创新引入铝模,采用OEM生产模式和“以售养租、租售并举”的平台化运营模式,小小铝模板做出了一单单大生意。短短3年时间,公司在全国成立6家铝合金模板工厂及2个铝型材生产基地,年产能335万平方米,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强。
就在今年4月,中国铁建首次境外铝模供应在澳门新城A区A1标段项目成功交付。
是事业,更是责任
王宽算过这样一笔账,应用视觉智能空调综合控制系统后,北京朝阳站能节约17%的综合能耗,每天可节约用电2.18万千瓦时,节约的电量可供一个三口之家正常使用9年。
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环控系统目前已经历了6次升级迭代,衍生出双目3.0版、全景视觉5.0版和红外版等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成功入选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而这整套系统正是出自王宽博士之手,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铁建设工程研究院节能环保研究所所长。王宽认为,绿色低碳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自2019年研究所成立以来,他们团队主编或参编绿色低碳技术相关技术标准30余项,申请绿色环保领域专利500余件。
能否提供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不仅是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必然选择。
厦门北站感应式智能天窗(中铁建设南方公司 供图)
在福建厦门,厦门北站换乘中心采用更加智能的感应式智能天窗,它最大的亮点就是能自定义调整天窗的开合角度、时间和窗帘覆盖面积。“据测算,每年预计能节约近40天的通风系统运转,相当于减少14吨二氧化碳排放。”天窗施工负责人潘峰潭介绍说。
在海南海口,博雅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模板用量减少约90%,建筑垃圾减少近40%,平均施工速度从过去的5.5天/层缩短至现在的4.5天/层,这都要归功于他们自主设计研发的装配式IRF体系及PK3型叠合板的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客站示范工程暨智能客站新标杆、亚洲最先进的绿色货运机场、PGPR原位生态整体修复、电梯智慧运维管理……环保故事正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南沙等地的项目上演。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