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企业转型发展之路上,你认为规模和质量,谁更重要?”质量,这是王碧军给出的答案。
十六年前,王碧军站在事业起点,脚踏实地、不断成长。从技术员到工程部长,从项目经理到如今的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十六载岁月,见证了王碧军经历的无数风雨,也见证了他的蜕变历程。
一路走来,“精益求精”已成为王碧军的人生信条。他先后获评重庆市优秀青年突击手、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以执行力为墨,以青春为笔,绘就出铁建人筑路征途的独特画卷。
“大禹治水”的故事照进现实
自2008年起,王碧军先后参建了渝利铁路、渝万铁路、万开隧道、郑渝高铁等重难点工程,但让他印象最深的建设经历,那一定是万开隧道。
“感觉就像大禹一样,想方设法去治水。涌水量太大了,那时我们都开玩笑说,不仅能在隧道游泳,还能在隧道潜水了!”谈及突破万开隧道的涌水难题,王碧军感慨万分。
通车后的万开隧道(吴忌 供图)
万开隧道(原铁峰山隧道)全长9228米,为万(州)开(州)快速通道工程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是国内最长市政山岭隧道。
走进万开隧道,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原来,该隧道刘家沟煤矿采空区洞顶与采空区最小距离不足40米,加之采空区及巷道还储蓄了20余万方存水,按照长50米、宽21米、水深大于1.8米的标准游泳池储水量估算,可以填满100多个标准游泳池。
给隧道“巡诊搭脉”,让涌水“瞬间蒸发”并非易事。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那股韧劲是刻在王碧军骨子里的。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制定出一套完备的涌水难题解决方案。他们购置了数台上千瓦的大功率水泵,全天候运作,高峰期每日抽水量可达42000立方米。为从根本上解决排水难题,项目团队还制定出以排为主,防、排、堵“三管齐下”的隧道治水综合施工方案,并严格控制开挖进度,实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安全通过采空区路段。
如今,获评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万开隧道,仅需15分钟,就能从重庆万州直抵开州。一路上,群山苍翠,绿意盎然,茂密植被沿山腰缠绕而上,翻越山岗……
王碧军与团队研究施工方案(吴忌 摄)
“大禹治水”的故事,除了在隧道,还在桥梁延续。郑渝高铁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彭溪河多线特大桥为国内高铁第一深水桩基特大桥。建设过程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了时任项目经理的王碧军面前:36根3直径达2.5米的单桩需要被平稳安放在河底,而这些桩基的底部深埋于彭溪河最高水位面下95米,桩底截面高差达13.5米,建设之难,不言而喻。在这样的挑战下,王碧军带领团队展现出非凡的技术和毅力。他们搭建起61米高的施工平台,耗时1个月,将第一根桩基逐步沉入55米的河床深处,直至稳固矗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36根深水桩基终于扎根河床,坚如磐石,也为郑渝高铁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修好一条铁路,就得铸就精品,由路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2022年6月20日,在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时,王碧军感慨道。
“隧道王牌军”的口号持续打响
“人人都是创效者,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这是王碧军的座右铭,也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他,精准施策,推动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创誉创效的关键因素。
多年深耕一线,王碧军深谙企业品牌价值之重。于是,他倾力打造中铁十一局五公司“隧道王牌军”,以隧道标准化为抓手,不断打响企业在高铁隧道建设领域的口号,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碧军在检查现场工艺工装(吴忌 摄)
“隧道大机配套设备实用性怎么样,是否值得在全公司推广?”“作业人员如何在短期内上手操作?”“相比于传统隧道施工,工效、成本、安全、质量如何衡量?”……隧道大机施工推行之初,各基层项目负责人存在诸多疑问。
“用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降低人工成本,更适应当前行业发展要求,更有利于提质创效。”王碧军斩钉截铁的话语,瞬间打消各方疑虑,中铁十一局五公司也开始走上隧道标准化建设之路。近年来,该公司在郑渝高铁、渝昆高铁、西成高铁、西渝高铁等重难点项目探索隧道机械化施工的成套可行性技术,逐步在全公司范围内构建起以大机配套为主体、安全质量与进度效率相互保障的隧道标准化管理机制,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王碧军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系列隧道施工创新技术,如特大体量岩溶隧道溃水灾害防治关键技术、隧道工程工序协同能力及机械装备提升关键技术、隧道环境施工智能检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等,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隧道创效,工装设备固然重要,但隧道建设过程中的超耗控制同样不可忽视。”对此,王碧军牵头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致力于总结提炼混凝土超耗控制的先进经验,创新研发出“聚能环罩”光面爆破技术等多项创新性技术,运用于西渝高铁、渝万高铁等重难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该公司所有在建项目实现了隧道工点安全质量成本管控全覆盖,混凝土超耗率显著下降,项目成本进一步得到管控。
郑渝高铁、汕汕高铁、渝昆高铁渝宜段、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全国首次采用“TBM+钻爆法”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平行导洞顺利贯通;西渝高铁、西成高铁、渝万高铁多次迎来国铁集团观摩……一项项精品工程走进大众视野,一项项建设难题迎刃而解,一次攻坚克难实现突破,都见证了王碧军的执着身影。
“企业转型升级”的壁垒逐步打破
翻开王碧军的个人简历,首先映入眼帘便是短短几行字——考取市政、房建、铁路的一级建造师证书。正如该公司职工所言:“短短几年时间,王碧军完美诠释了为什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建筑行业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领域,王碧军深知,唯有充分准备,才能乘风破浪。他坚定地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他凭借市场导向,积极拓展多元化新兴产业,推动企业从单一的建筑施工市场跃升至多元化发展,实现了市场的稳步拓展。
如今,中铁十一局五公司以“诚信经营”培育市场脉络,以“项目履约”提高品牌效应,在稳住西南核心市场的同时,不断向中原、华南等热点区域辐射。在节能环保、现代农业、低碳城市更新等新兴产业领域,该公司屡获大型项目中标,为市场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力行业工程设计(新能源发电)专业乙级资质公示那天,我特别开心。心想,努力这么久的一件事,终于有了收获。”王碧军回忆道,该资质是国内新能源发电设计领域的最高资质,取得该资质,代表着企业能够独立承接太阳能、地热、垃圾、秸秆等可再生资源发电工程的设计业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当前,中铁十一局五公司致力于优化资质架构,拓宽资质领域,形成了以“市政特级+节能环保”为核心的施工+勘察设计为一体全套资质体系。
然而,王碧军并未止步于国内市场。他积极践行海外优先战略,带领团队在海外市场屡获佳绩。面对海外项目的建设瓶颈,他多次前往海外一线调研,组织专题会议,优化资源配置,迅速解决难题,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在他的推动下,该公司于2024年引进两名外籍博士,为后续属地滚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王碧军在现场研究施工图纸(吴忌 摄)
回首来时路,王碧军心中早已镌刻下“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企业精神。一座座精品工程拔地而起,一个个崭新领域不断拓展,王碧军以青春之火、智慧之炬,谱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
如今,刚刚获评2024年中国铁建“十大杰出青年”的王碧军,率领团队在新兴产业的大潮中奋勇争先,丝毫不敢懈怠。持续深化改革,全力以赴投入“百日大干 决胜全年”攻坚战,他又开启了新的脚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