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坚守一线的44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潇珩 王少荻   时间:2024-03-25 【字体:

一把军用水壶,一对领章帽徽,一套绿色军装,这是郭会忠辗转各地却始终带在身边的物件,对他来说这是永不褪色的芳华记忆,是坚守一线的奋斗底色。

老郭1981年于河北固安县入伍,应征时他就知道铁道兵是个艰苦的兵种,但为了实现从军报国的理想,改变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穷苦生活,在母亲不舍的目光中,他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踏上了“逢山凿路 遇水架桥”的征程。

虽然是最后一批入伍的铁道兵,但老郭提起那段军旅时光仍激动不已,眼泛泪光。他被分配到铁四师19团后,在山东沂蒙地区九级地震带的中心,参与兖石铁路修建任务,伴着4级的凌冽山风,站在沂河特大桥6层楼高的桥墩上,用铁锤为50多个桥墩凿出预留孔中填塞的防护木桩。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气温,抵御不了铁道兵战士的满腔热情,棉服、棉帽上透出缕缕蒸腾的热气,老郭干起活时,索性把大衣都脱了。

兖石铁路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资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不仅连接着晋豫鲁大地晋煤外运的南部通道,更连接着铁道兵及兵改工成为企业的两个时代。

踏踏实实干活的老郭随铁四师兵改工来到了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山东、福建、深圳、山西、浙江、河南、四川、北京,他的人生轨迹与一条条纵横捭阖的隧道交织在一起。

郭会忠在检查消防器材(王少荻 摄)

从打通“天字一号工程”岐岭隧道,到深圳市区通往东部地区的咽喉要道之一的梧桐山隧道;从朔黄铁路东风隧道,浙江幽岭隧道,京广铁路鸡公山隧道,17.5千米的超长四川锦屏山隧道,再到北京最深地铁站北京地铁9号线、16号线、22号线等国家重难点工程,他参与的工程多获国优奖、鲁班奖、詹天佑奖,这光辉经历的背后,伴着他对设备革新的深刻感悟。

老郭是隧道公司驾驶凿岩台车的第一人,当时大家对这台价值600多万从瑞典进口大型器械很是新奇,老郭便带头钻研,学会了打孔和喷锚等基本操作技术,成为凿岩台车队长。台车虽然工作效率比人工提升了四倍,但国外进口的器械始终有点“水土不服”,老郭当时最头疼的便是喷锚管经常堵塞,每次只能冒着危险将管子打开,检查情况,印象深刻的一次,刚打开管子,里面气压就冲了出来,擦着眼睛将手边的一把三磅重的锤子瞬间弹开,再近几厘米打到眼睛,后果不堪设想,老郭现在想到还是后怕。遥想曾经走南闯北,征战四方,使用过锤击钎凿、手持风枪、凿岩台车建设隧道的累累硕果,老郭最希望的还是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北京地铁9号线,老郭第一次见到盾构机,看着这条长达百米,重约千吨的智能化“钢铁巨龙”,老郭满脸欣慰,干净的驾驶舱中一位位年轻的盾构机长,通过精密的按钮和实时的数据,精确指挥着盾构机的掘进方向,他们专注眼神中映射的都是年轻“小郭”的影子。

“科技进步得太快了,当时最先进的凿岩台车已被盾构机代替,他们这一代很幸福。”老郭感慨道,这位为国家建设奉献了44年的老人,在退休后并没有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退居二线”,守候在北京一个个盾构项目的安全岗位上,继续焕发新的青春,展现新的价值。

闲暇时,他会拉起自己心爱的二胡,伴着柜子里折叠整齐的绿色军装,那丝丝缕缕、悠扬绵长的乐声,仿佛是在歌唱和感怀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光辉和厚重。

【编辑:敏业】